1)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进的脚步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走了很多人,又搬来了更多的人。

  毕竟是大汉中枢。

  北阙甲第和东阙甲第居住了大量的官吏,加上他们的亲眷、仆役,光这两处就生活着七、八万人。

  城中一百六十个闾里,以及东、西两市,居住着九万多人,明光宫内外还有六、七万的工人和他们的家眷。

  如果算上长乐、未央等等宫城之内的宫人、守卫,长安城内居住了将近三十万人。

  城东附郭的人数比较少,大概也就两、三万百姓,可城北附郭这两年扩大了六倍,新兴的煤场、市集、仓库全都建到了那里,一直连到了咸阳宫的工坊,有二十多万人在此地讨生活。

  关中最大的牲**易市集,渭水、泾水六处货运码头,商贩、脚夫云集于此,酒舍、客栈开得遍地都是,成了新兴的商贸中心,比城里还要繁荣几分的样子。

  东南西北的商品应有尽有,走南闯北的好汉比比皆是。

  丝绸之路已经打通,虽然第一批商队还没返回,但皇帝陛下极为重视通商西域的消息,早已传遍了上上下下。

  “今上先是派大军征伐,后是修堡垒,建道路,这西域通商哪有不成之理?我等若不早早准备,岂不是错过良机?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刘老七自从几年前协助安平军诈取壶关城门,被刘襄封了个三级军爵之后,他就悟了,贩鱼卖枣运漆器,都是下苦力气,成不了气候。

  要想赚大钱,得找对路子。

  可他只是个有点小聪明,识得几个字,一群军属凑在一起组成的小商队的管事,自认没什么见识。

  所以,安平军打到哪他就跟到哪,小到给兵卒捎家信,大到协助运送军需,他都干。

  关系混好了,赚钱的机会自然就来了,这些年依靠着转卖士卒缴获的战利品,他可没少搂金子,商队也是越做越大,俨然成了一号人物。

  出来进去没少被人追捧。

  这要是放到现代,他能给你扯一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风口来了,猪都能飞”的理论出来。

  现在,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打通,他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想要说服商队中的其他管事,早早布局,提前出发,赚他个钵满瓢满!

  “贩卖兵卒的缴获,可做不长久,仗打不了几年了。”刘老七惋惜的摇了摇头,财路要断,得想别的辙了:“该转行了,不如去西域搏一把。”

  土坯搭建的屋子里点了炉子,很是温暖,炉子上的陶罐煮了水,热气弥漫,他脱了绵袍,擦了把汗:“怎么个章程,你们倒是说句话呀。要是怕死,我可就自己干了,到时候,别说我老刘不带你们。”

  商队成员大多是军中家属,有股份也有情分,他不好意思单干,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莫急莫急,先喝碗水。”赵正也是商队的管事之一,拉着他坐到了长案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