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7章 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研究_外科艺术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7章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研究

  看了片刻后,郑院士忽然浑身一颤,抬起头看,寻找到刚刚从台上下来的赵培儒身影,一把上去拉住赵培儒。

  “走,跟我回办公室。”

  留下一脸懵逼的众人。

  ……

  随后,关于赵培儒采访的这段报道,很快登上了新闻。

  而后,便在很多个媒体社交网站上,直接冲上了热搜。

  “赵院士说得对啊,医疗不就应该拯救更多的病人吗?明明那边还有个病人在等着救命,怎么都一窝蜂的去救好救的病人了呢?“

  “估计都是畏难情绪,好治的就都去研究,反正好出成绩,难治的就留给别人。”

  “或许,只有赵院士这种真正为民请命的人,才会公开说出这种话吧?支持赵院士!”

  “支持赵院士!”

  也有些神通广大,了解一些行业情况的网友,在网上普及:“这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早期胃癌中,大于两厘米的病灶,治疗难度很高,无法整块切除,分次切除会提高复发率,所以各国各医院,都研究甚少。”

  与此同时,这段采访视频,也出现在了东洋岛国,高野久秀教授的桌子上。

  他看着平板上的视频,摇了摇头。

  “这位华夏的院士,是在转移话题而已。”

  “他知道他们华夏的项目,要失败了,比不过我们了,故意发这段发言,来混淆舆论视听,降低他们失败的影响罢了。”

  他笑道:“华夏的这位院士,是很聪明的。很会扬长避短。”

  “但,科学是严谨的,大于两厘米的早期胃癌,根本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更合理的方式,是等到其中期的时候,再行手术治疗,那才是最安全,最稳妥的。”

  “我们对于早期胃癌小于两厘米的研究,依然值得继续加大投入,即便只是一点点进步,也是医疗科学的进步,也值得大书特书。”

  在他桌子旁边,站着一群他的学生,闻言都是郑重点头,目光中透着对高野久秀教授的崇拜。

  “接下来,我们的媒体记者,肯定也会对我们进行采访,就把我刚才的话,转达给他们即可。”

  ……

  国内,国家胃瘤研究所。

  团队成员,正看着东洋岛国的新闻采访。

  “这些人,还在强调他们研究的重要意义。”

  看着对方新闻上那自信之色,再想到对方的研究方向,就快要成功了,众人心里就一阵无奈和难受。

  他们明明更努力,可底子不如人。如果说,对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诸多西方国家授予其优秀技术做支撑的话。那他们这几年,却是在自己辛辛苦苦的填补底子。

  想超过对方,或许只有韬光养晦,等底子填满了,填瓷实了之后,再奋起直追吧。

  正这时,众人就看到,他们的带头人郑院士,和赵培儒院士,满面春风的从办公室走了出来。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