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咳嗽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咳嗽所因,浮风、寒紧、数热、细湿、房劳涩难。右关濡者,饮食伤脾;左关弦短,疲极肝衰。浮短肺伤,法当咳嗽。五脏之嗽,各视其部,沉紧虚寒,沉数实热,洪滑多痰,弦涩少血。形盛脉细,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脉。惟有浮大而嗽者生。

  证

  伤风咳者,脉浮,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鼻流清涕,欲语未竟而咳也。

  伤寒咳者,脉紧,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渴,遇寒而咳。

  伤暑咳者,脉数,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

  伤湿咳者,脉细,骨节烦疼,四肢重着,或自汗,小便涩。

  治

  咳者,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治以防风、桔梗、升麻,杏仁、五味子、生姜、甘草、桑白皮、苏子、枳壳。

  嗽者,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治以半夏、白术、五味子、枳壳、防风、甘草、枳实、山楂、苍术、橘皮。

  咳嗽者,有痰有声,因伤肺气而动脾湿也。治以半夏、白术、五味子、桔梗、枳壳、桑白皮、麦门冬、甘草之类。

  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行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

  风寒郁热于肺夜嗽者,治以三拗汤加知母。脉大而浮,有热,加黄芩、生姜。

  痰嗽者,嗽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者是也。主豁痰,用二陈汤,或以半夏、栝蒌仁各五两,桔梗、贝母各一两,枳壳一两半,知母一两,姜汁蒸饼为丸服。

  火郁者,有声痰少,面赤者是也。主降火清金化痰。

  干咳嗽者,系火郁之甚,难治。乃痰郁火,邪在肺中,用桔梗开之,再用补阴降火之药。不已则成劳,须行倒仓法。此症多是不得志者有之。有痰因火逆上者,必先治其火。然亦看痰火孰急,若痰急,则先治痰而后治火,在乎医者之随机变可也。

  劳嗽者,痰多盗汗是也。或作寒热,宜补阴清金,四物汤加竹沥姜汁。阴虚火动而嗽者,四物、二陈,顺而下之。加黄柏,知母尤妙。阴虚喘嗽,或吐血者,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五味子、麦门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山栀子。咳嗽声嘶者,乃血虚受热也。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一方用芩连四物汤。好色之人元气虚,咳嗽不已者琼玉膏。

  肺胀而嗽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者是也。宜收敛肺气,用诃子、杏仁,青黛、海粉、半夏、香附、栝蒌仁之类。肺胀郁遏不得眠者难治。

  凡治咳嗽,最要分肺虚肺实。若肺虚久嗽,宜五味子、款冬花、紫菀、马兜铃之类敛而补之;若肺实有邪,宜黄芩、天花粉、桑白皮、杏仁之类散而泻之。

  凡治嗽,有用五味子者,以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剂。若有外邪而骤用之,恐闭住邪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