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伤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古人以脉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外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症,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之症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

  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者后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于手少阴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病在少阳)或二倍,(病在太阳)三倍。(病在阳明)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病在厥阴)或两倍,(病在少阴)三倍。(病在太阴)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脉变见于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薄肺。经曰∶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大者元气不相接也。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肺刑肺脉也;急者肝木挟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脉大而数,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所,则先后关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也。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

  证

  东垣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偏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四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

  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缓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且如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夫些少贼风。外感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拥盛有力。内伤者不然,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

  外感者无此,外感则邪气有余,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重而后轻。外感手背热而手心不热,内伤则手心热而手背不热。外感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里方罢;内伤头痛,有时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