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寒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伤寒以浮、大、动、数、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其弦、紧,浮、滑、沉、涩六者,为残贼脉,能为诸经作病。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土缓,为四季之正脉;浮、沉、迟数为客脉。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呼出心、肺为阳,吸入肝,肾为阴。一呼一吸为一息。寸口为阳,尺泽为阴,中为关界。阳主气,阴主血。血为荣,气为卫。寒伤荣,风伤卫。所谓伤寒之病,从浅入深,先以皮肤肌肉,次入肠胃筋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俱在浮、中、沉三脉有力无力中分。有力者为实、为阳、为热;无力者为虚、为阴,为寒。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杂病以弦为阳,伤寒以弦为阴,杂病以缓为弱,伤寒以缓为和。伤寒以大为病进,以缓为邪退。缓为胃脉,有胃气曰生,无胃气曰死。伤寒病中,脉贵有神。脉中有力,即为有神。神者,气血之先也。两手无脉曰双伏,一手无脉曰单伏。寸口阳脉中,或见沉细者,但无力者,为阳中伏阴。尺部阴脉中,或见沉数者,为阴中伏阳。寸口数大有力为重阳,尺部沉细无力为重阴。寸口细微如丝为脱阳,尺部微而无力为脱阴。寸脉浮而有力,主寒邪、表实,宜汗;浮而无力,主风邪、表虚,宜实;尺脉沉而有力,主阳邪在里为实,宜下;无力,主阴邪在里为虚,宜温,寸脉弱而无力,切忌汗下。初按来疾去徐,名曰内虚外实;去疾来徐,名曰内实外虚。尺寸俱同名曰缓。缓者,和而生也。汗下后脉静者生,躁乱身热者死。乃邪气胜也。如寒邪直中阴经,温之而脉来断续为歇止,正气脱而不复生也。纯弦之脉名曰负,负者死。按之如解索者,名曰阴阳离,离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今将浮、中、沉三脉下,注证治之法,使因脉以知证,缘证以明治;以此达彼,由粗入精,亦可以为后学之窥鉴矣。

  浮脉∶初排指于皮肤之上,轻手按之便得,曰浮。此为寒邪初入足太阳经,病在表之标,可发而去之。

  虽然,其治法则有二焉,寒伤荣则无汗恶寒,风伤卫则自汗恶风。一通一塞;不可同也。

  浮紧有力则无汗,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此为伤寒之表,宜发汗。冬时用麻黄汤,余三时用羌活冲和汤。有渴加石膏、知母。

  浮缓无力则有汗,恶风,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此为伤风在表,宜和卫。冬时用桂枝汤,余三时用加减冲和汤。腹痛,小建中汤。痛甚,桂枝加大黄汤。

  中脉∶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间,略重按之乃得。谓之半表半里。然亦有二焉,盖阳明、少阳二经,不从标本从乎中也。长而有力,即微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