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1章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民国二十余年的历史中,中国军队内部从始至终都存在着吞并与反吞并的斗争,外患没有的时候存在着,外患到来的时候仍然没有放松过,这也算是民国军事史的一大特色了。

  这个问题最早产生于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建立政权的时期,虽然几经整编平叛,终于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政府军。但由于第一批成立的八个军在本质上就分为八个派系,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又有各路军阀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这就使本来已经复杂的派系环境更为复杂。

  简单来说,民国政府的军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自己组建,一个是收编地方军阀部队。这便是中央系和地方系,也就是后来的中央军和杂牌军

  而中央系的主要力量又分成两股,一股是先总理早期在广州组织的粤军,另一股力量则是最高当局教导出来的黄埔军校学生,也就是政客口中的“黄埔系”。

  和中央系相比,地方系的来源和组成就比较复杂了....

  这些地方军队有从清朝袁世凯的北洋军发展而来的,也有从革辛亥革命中冒出来的,还有部分其实就是招安的土匪部队。

  除了数量众多,地方杂牌军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派系庞杂。光明面上地方军队就有东北军、西北军、晋军、新桂系、马家军、滇军、川军、粤军、湘军、黔军等十大股,实际的数量还远远不止。

  就拿四川的杂牌军来说吧,虽对外都称做川军,但其内部却分成十几股之多,之间互不统属,各有渊源,其实并非一股完整的势力。

  而且这种情况并非川军独有。滇军、黔军,湘军等多数南方军阀也都是如此,虽然打着一省的旗号,但实际上都是同一省区内不同军系的集合而已。

  在军阀混战中,最高当局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领袖人物。可因为最高当局自身的实力有限,再加上又有日本在一旁不断捣乱,所以最高当局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以维护政府的统治。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之中,杂牌军在中国军队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以抗战前的1933年颁布的部队序列为例,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编制的军队共有171个师和40个独立旅。不在此列而仍与中央军保持对立的西南新军阀等计有65个师又18个独立旅。这众多军队中,中央军嫡系部队仅27个师又5个旅,其它209个师和53个旅都是杂牌军。

  “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军的入侵和全面抗战的暴发,来割据一方的军阀纷纷涓弃前嫌,统一在南京政府的抗日大旗之下。此时的“杂牌军”的数量也达到了空前。

  截至1938年11月,武汉军委会节制的部队共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