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章 颖川之行(三)_三国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仁闻言偷偷解开包袱,拿出肉脯放在膝上,尝了一块,味道甚是不错,于是眉开眼笑,不一会将肉脯吃个干净,肚子也填饱了。吃完肉脯,见姜述表面看起来与其余学子一样吃饭,实则也是在做样,知道他也不喜学院饭菜,到包袱里寻找肉脯,却是再没找到,知道姜述对她好,芳心不由生出一丝异样,其中夹杂些愧疚。

  饭后继续开讲,荀爽道:“上午诸位教授抛砖引玉,未知姜大人有何见解?”

  姜述道:“在下询问一事:有一位独子,亲生母亲是三娘,家**有五位娘亲,自幼对他都是痛爱万分,试问此人侍奉之时,三娘亲?大娘亲?一般亲?”

  这个问题极难回答,三个答案都有道理,但是都有暇疵。满院师生都在思考,现场寂静一片,没有回答之人。

  姜述见荀爽正在闭目沉思,但显然还没找到合适答案,眼角瞟到后边,见郭嘉跃跃欲试,点头示意一下以示鼓励。

  郭嘉道:“在下只是学子,学业未成,若有不对之处,请大人见谅。”

  姜述道:“奉孝所言必会中的。”

  郭嘉道:“以下孝上,本是天经地义,行孝道应是问心无愧而已。”见姜述点头,又接着往下讲,道:“若是在下,只要尽心尽力,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即可。至于对那位孝敬多些,心既无愧,也无此思。”

  姜述拍手笑道:“奉孝所言极是。”

  此时,众人亦悟出这个道理,虽然姜述给了三个答案,但是这三个答案都不对,只要将自己想法说出来就行。这就是悟,不是将思路僵化到别人引导走的歧路上,而是将思路跳开,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

  荀爽见告一段落,道:“君子敏于行,再谈行字。”

  诸位大儒又开始谈论,行字有多种含义,理解起来歧义颇多。诸位大儒对此理解也不同,前一位大儒讲应为此解,下一位先生说应为彼解,总之让学子们听得稀里糊涂。

  辩论了一下午,分为两派,相互驳斥对方,证明自方观念。荀爽见天色渐晚,止住大家道:“辩方、证方势均力敌,大家且住,听听姜大人高见。”

  姜述道:“在下认为行为行止,亦为实行,是解决问题的意思。人一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识,是指发现问题,识之后就是行,也就是发现问题以后如何解决问题。若是发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是无为,发现问题解决不好是无能,发现问题能解决好问题就是能力。但是此处仍有一点需要注意,即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是问题,即寻源,这是个基本点。若是识源有问题,根上不对,即使我们行得再好,也是无根之萍。因此行须三思,识亦须三思。”

  说完了,很简单,根本不理两家论点,为什么,那些是皮毛,这才是至理。这才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