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3部分_天生我材必有用(续写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

  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

  丹陛桥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

  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

  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

  石等名胜古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

  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建于明嘉靖九年,主要建筑有圜丘、皇

  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

  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

  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米,下层直径米,上层直径

  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

  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

  数。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

  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十八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

  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

  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

  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

  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十

  六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

  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

  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我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

  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

  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

  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

  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

  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

  掌便听到连续不断地三声回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