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章 君要臣死,达摩之剑_大隋天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仅就杨广所知,在土地耕种上卓有成效的方法便有数种。其中秦国的耕战制度和曹操所发扬光大的屯田制都曾兴旺一时。

  历史上,曹操能够一统北方建立曹魏政权,他所改进的屯田制度可谓居功至伟。其具体内容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让士兵战争时期上马打仗,和平时期下马种田,利用军队超强的纪律性来最大效率的耕种,最后更是衍生出了专门的屯田兵种。

  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具备强力的纪律性,显然不适用于江都城外的那些拖家带口的流民身上。

  相比而言,耕战制度就要简单许多,其本质内涵就是将土地划分到每个人头顶,粮食的收成直接和切身利益相关,百姓为自己而耕种,自然会热情高涨。只要小心避开其中涉及到土地私有化的部分便可以了。

  想到此处,杨广不由认真回想了一遍耕战制度的几处关键点,然后缓声道:“杜爱卿提出的耕种方略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于长远发展却为不利,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劳力不同而所得相同,又有谁肯真心出力呢?”

  杜如晦心中有所明悟,却仍有些关键处想不通畅,当即拜道:“微臣愚钝,望陛下明示。”

  杨广也不藏私,直接托盘而出道:“与其将所有土地和流民统一管理,不如将土地分割租借到每个人头顶。不论收成好坏皆收取相同的税赋,多出来的部分一律归私人所有。如此一来,多劳多得,百姓耕种的热情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杜如晦眼前骤然明亮,只觉云雾被拨开,所有的思路都变得通畅起来,不由激动拜道:“陛下此法,当惠及天下!陛下之雄才大略,微臣拜服!”

  虽然杨广所说十分简略,其中多处地方更有瑕疵可寻,但以杜如晦的才略,只需给他起一个头,剩下的自然能够举一反三,将方案补充完美。

  在他看来,杨广所提的这套方法实乃切实可行的利民利国之举,只要朝廷合理引导,必能给天下百姓带来福音,同时也能增加国家的税收。

  杨广谦虚道:“朕只是提个想法,具体方案还需爱卿来斟酌定度`〃。”

  他深知自己有多少能耐,提点想法还行,在具体的实施规划上肯定远远不如杜如晦这种货真价实的经世重才。若是真的就此沾沾自喜、指手画脚,反而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杜如晦郑重拜道:“微臣定不会辜负陛下期望!”

  “嗯,爱卿办事,朕素来放心。”

  杜如晦心中感动,稍微整理了一下情绪,肃声道:“有关耕种和流民安置的具体方案,微臣需要回去再好好思量一遍,再上呈给陛下。”

  杨广道:“本应如此,你接着说说最后的税赋吧。”

  杜如晦凝重道:“江都乃漕运中心,各种赋税摊派十分严重。仅就城门税一条,便让不少需要来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