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章 斩草除根_回到三国做刘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安13年(公元208年)曹操攻下樊城后置襄阳郡,后来逐渐称“襄阳”或“襄樊”。但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襄阳与樊城隔河相望,曾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一说。

  很多城池都能绕过去,地理位置极其特殊襄阳却不同,它处于一个盆地的十字口,它横贯东西,连通南北,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重要城池。

  由于长江的阻隔,襄阳就成了南北大战的中心,因为控制了襄阳就控制了汉水,控制了汉水就控制了长江,所以襄阳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

  上一次的襄阳之战历时七个多月,由蜀国前将军关羽含恨败走麦城而终结;这一次魏、蜀两国在南郡的交锋中,襄阳本是司马懿坚强的大后方,现在的襄阳却成了司马懿撤回洛阳的拦路虎。

  由于姜维的妙计,关索和牛金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襄阳。在俘虏魏国前将军曹爽之后,为了瞒过司马懿,关索按姜维事先的安排,毫不留情地斩杀了一千多名不愿投降的魏卒,经过简单的思想教育后,他将八千多降卒分别编入几支不同的部队。

  姜维得知顺利地攻下了襄阳,虽然还没捉住司马懿,但为了节省时间,姜维第一次犯了“欺君”之罪:他立刻给成都的刘闪写了封密信,表示自己很快就能占领襄阳,建议刘闪派出使者前往魏国谈判,要求魏国支付200万斛粮饷,以此换回他们的大将军曹爽和大都督司马懿。

  在这个时代的战争,抢占地盘、争夺城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掠夺资源。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公约,对于战败方的普通兵卒都是招降或直接杀掉,从来没有交换双方被俘虏的普通兵卒的先例,史料上也很少见到交换双方将领的记载。

  姜维身为蜀国的大将军,统领蜀军将士征战沙场,攻城拔寨,这既是他份内的职责,更是无上的荣耀。能像姜维这样,通过俘虏敌方重要将领索取资源者少之又少。

  春秋时期,两个势力之间的战争也要遵守个“礼”字,更要讲究“仁义”二字。就算在这个时代,姜维索要资源的做法就很不“仁义”。

  当前,圣上最忧心的就是蜀国的粮草不足。在姜维看来,身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兵马统帅,不仅要打胜仗报答圣恩,更要为自己的君王解决后顾之忧。

  至于陛下如何看待自己,麾下的兵将如何看待自己,甚至后世的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些都不重要。自己只是个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纵然不仁,又能如何?

  姜维站在高处,他从竹筒中暂未看到魏军渡河,也没看到汉水对岸有魏军活动,这才稍稍放下心来,派出2千多兵卒密切监视襄阳至邔县这一段的汉水东岸。

  眼看魏军已经扎好二百多个木筏,姜维仍然担心司马懿抢先离开,于是下留赵广和赵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