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五章 绥远大生产_民国二十六年我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姜诚现代的计算机已经是第四代计算机了,这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一代,而计算机从第二代到第四代,不过是晶体管的不断微型化罢了,晶体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泛指一切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单一元件,晶体管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这种器件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这种晶体管无法制造出来。直到1947年才由美国贝利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

  而姜诚便决定让延安提前走上这条道路,最少可以在使用上先走到这条路,至于研发上,可以从电子管慢慢的追赶,也并不矛盾。

  姜诚拍了拍面前巨大而又略显古老的机器,对旁边的孙宁问道“这东西你从哪里搞到的?我提的要求居然全部满足了?”

  孙宁耸耸肩说道“技术宅这种东西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些商家会为了这些技术宅,专门推出一些老的没人要的东西,而且这东西的生产对于现代其实很简单,只不过一般没人会要。这些东西拿回去足够碾压当时全世界的密码机二十年了。”

  姜诚抱住孙宁亲了一口,在被孙宁一脚踢翻之前跑到一边说道“这些机器的维护那边可以做到么?”

  孙宁哼了一下,拿出一个晶体管说道“晶体管的主要元素是硅和锗,硅就不用说了,沙子里都是,锗在自然界分布很散很广,基本上大部分的矿里面都有它,但就是因为这样,他几乎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锗矿,大部分都是伴生矿,就连煤矿中一吨都大概有十克,我们中国是稀土生产大国,其中锗矿储蓄量是已探明的全世界41%,其中云南的矿最好,但内蒙古的矿也很多,虽然品味差了点。不过我认为,其他国家其实应该也有,只是因为他们的落后和懒得去找,所以才会变成现在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占据了全世界的96%,这根本不科学。”

  说着,孙宁用力把一个晶体管捏碎说道“这个是我们五十年代末期研制的109机,大是大了点,但好歹是当年我国第一台锗晶体管计算机,每秒算数是6万次。这一个机子占地就要一百五十平,我给你准备了十五台,不过这东西可吃电了,而且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扇热,日常维护你那边应该没问题,真的要坏了就换零件吧,晶体管修复是别想了,成本也太大了,对了,你那边的晶体管研发生产也要跟上了吧?”

  姜诚嗯了一声说道“我在那个时代绑架了不少的科学家,还送了很多人出国学习,现在开始的话,多久可以有结果?还有,我记得之前还有电子管,还需要去搞么?”

  孙宁想了一下说道“电子管最好也要有,不用大规模生产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