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0章名额问题_科学家闯汉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此此次州试获利最大的就是这些士族豪强的旁系子弟,他们也是士族豪强中人数最多的那部分人,故而民间风向顷刻间发生了扭转。

  马强想了想,也明白了过来。

  这就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道理是一样的。

  “好,你们传来的这个消息对我很重要,给兖州锦衣卫记集体三等功!”

  “多谢明公!”

  马强拿着情报一路来到国政院,找到了卢植,将兖州的变化说了一遍。

  “卢公啊,我看各地士族豪强对科举其实并不全都抱有反对的声音,那些有才的旁系子弟,也对科举是赞同的。”

  卢植将报告看完后,突然想到一事,对马强说道“大将军,兖州之事倒是让我想起一事了。

  之前察举名额是按各郡人口多寡分配的,那么这个科举,是否日后要按州的人口分配名额呢?”

  啧

  这倒是之前没认真想过的问题。

  无论是科举还是后世的高考,名额的分配都是一件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事情。

  在历史上科举初期的分配方案是按考生来源分配的,如唐朝就是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

  但到宋朝时,朝廷就发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如此录取将出现巨大的不公平,比如东南各州时常数千人参加考试,能中举入京的不过二三十人,而西北只有一两百人参加考试,但却能中十多人,最后到京城一考,真正的中举的还多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南方考生,这样也就意味着有大量有才能的南方考生被埋没了,甚至有不少考生更改祖籍以便中举。

  嗯...还是那句话,太阳底下没新鲜事。

  到了明朝初年,出现了所录进士科中无一北方人的南北榜案,最后决定按考生生源地分配,经过几次讨论,最后决定按照南取六,北取三,中取一的方式分配进士名额,到了清朝,将这南北分的越来越细,甚至一省都可以再分成两份,并且实行各省按参加考试人数分配名额。

  总而言之,自从有了科举考试,录取名额分配就是一个影响全国稳定的大问题。

  马强思索一番后,对卢植说道“之前科举范围只是在河北,日后凉、交等地都要实行科举,这名额分配的确是个问题。

  这样,我说两个方向,麻烦卢公和郑公、科教局一同商议一下,看看哪个为好。

  第一个方向,能参加国试的考生按照各州的人口来分,然后统一考试,才高者胜。

  第二个方向,要倾向性的照顾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录取也要考虑按照考生生源计算名额,虽然最后还是才高者胜,但不可出现一州无一人上榜的情况。

  卢公以为如何?”

  卢植想了想,抚须说道“大将军果然才思敏捷,这两个方向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从全国大局来看,还是第二种更加合适,否则日后必会因此出现动乱。”

  卢植做为一流士族出身的大儒,太明白边远地区的士子读书有多难了,这不仅仅是难在没有名师,跟在没有良友,读书如果没有足够水准的人一直在边上和自己比拼,等走出家门,必然会经历社会的毒打。

  这也是为什么士族教育中那么强调游学的原因。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