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七章:新鲁国_大唐第一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这个消息,必然是瞒不住的。朝堂之上,百官散朝之后,这个消息,顿时以席卷残云般的速度,向四周飞散开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数人为之欢欣鼓舞,无数人为之欣喜若狂。

  最近几年,华夏国每年科举考试录取的秀才,日益增多。

  额,李愔将考取科举考试之后的考生,取名为秀才。

  不过,秀才之后,并没有举人和进士。

  这里的秀才,相当于后世的大学生。

  考取了秀才之后,还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

  而这些培训,分为不同的内容和方向。

  主要按照考生的主观意愿,还有他们的客观成绩来决定。

  培训的方向,分为执政、财政、管理、经济、电脑等各个方面。

  培训结束之后,分配工作,也面向各个阶层。

  不过,这两年,华夏国录取的秀才数量,实在是有些多。

  这直接导致,有一些专业的人才,已经供大于求了。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秀才,当然不是华夏国自己培养出来的。

  他们的教育,才开始没几年的时间。

  现在正常的考生,顶多也就初高中的水平。

  距离科举考试的水准,还有一段的距离。

  所以,这些考生,九成九的,都来自大唐。

  因为大唐的新式教育,开展的很早。

  而因为百姓普遍的富裕,至少,绝大多数的,都达到了温饱水平。

  这也导致,大唐的学校越来越多,考生也越来越多。

  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并没有多少改变。

  大唐那边,依然按照固定的人数在录取。

  这导致,他们的录取比例,悬殊的惊人。

  往往几十万考生,只录取百十个位置。

  这样的录取比例,让无数的考生,都为之绝望不已。

  但是现在呢,传来了好消息。

  华夏国那边的考试,可是要比他们这边,轻松写意的多。

  于是,广大的大唐考生,纷纷移民到华夏国,参加华夏国的考试。

  这些,可都是人才啊!

  并且,现在华夏国的人口,也严重的不足。

  尤其是正宗的华夏人,更是稀少的可怜。

  这些大唐的考生涌入华夏国,他们自然是欣喜不已,绝对没有放过他们的道理。

  不过,这也导致,华夏国录取的秀才数量,一下子大增。

  让好多专业,严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其实,这些人都是人才。

  现在的华夏国,非常缺少人才。

  如果他们降低要求的话,肯定不愁能够照的到,高薪而又轻松的工作。

  但是对他们来说,背井离乡来到华夏国,如果让他们凑活,他们肯定心有不甘。

  但是现在,对他们来说,机会来了。

  华夏国要向南扩展,要建立一个新的附属国。

  其实,这已经不算是附属国了。

  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国家,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啊。

  一个国家的建立,需要多少的官职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