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六章:百善孝为先(三更毕)_大唐第一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胞兄李恪不在,如何表达自己的孝心?

  李愔决定亲手做几道菜,用实际行动来展现。

  在后世的时候,李愔对吃就比较讲究。

  喜欢一道菜,会从市场买来材料,然后对着搜索菜谱,不断的研究,直到能做出自己满意得味道为止。

  在李愔看来,天下第一楼里的菜肴,虽然美味。

  但是仍然受到材料的限制,好多菜肴,他们做出来的味道,还没有自己做的好吃。

  比方说,他们那里,就只有十三香而已。

  而李愔这里呢?什么八角、花椒、香叶、茴香、桂香等等,还有料酒、橄榄油、豆瓣酱等等,应有尽有。

  有没有这些材料,做出来的菜式味道,差别很大的。

  不多时,小六子就将肉和排骨买了回来。

  至于让天下第一楼做的几道菜,待会他们就会送过来。

  而据小六子说,这次他去买肉和排骨,真的好玄,再晚去一步的话,就买不到了。

  就这,还是他走后门买到的。

  如果认真排队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排的到。

  自从上次李愔推广以来,百姓越来越喜欢吃猪肉。

  梁王肉——现在已经正式更名为蜀王肉,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

  现在,已经不单单是那些百姓,就连那些官宦还有世家之人,不少人也喜欢上了,这平时他们根本就不屑一顾的贱肉。

  当然了,还有不少人抹不开面子,就算要吃,那也是偷着摸着的去买。

  但是猪肉已经彻底被推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不但是长安城,就连周边的城镇,猪肉的销量都在逐日提升。

  而武城村还有土桥村,这几个最大的养猪专业户,他们饲养的猪,已经成为香饽饽。

  每天宰杀四五头猪,都根本不够卖。

  现在,市场上的猪肉价已经涨到了三文,而他们卖的猪肉价格,已经来到了四文。

  就这个价格,仍然是供不应求。

  这几个村的村民,因为养猪,着实发了一笔财。

  猪的出肉率很高,虽然现在饲养的猪,没有后世用饲料和瘦肉精喂出来的猪,有着百分之七八十的出肉率那么夸张。

  但是一头猪六成左右的出肉率还是有的。

  一头二百斤的猪,大概能出到一百二十斤左右的肉。

  一头猪,他们就能卖到四五百文钱。

  而最早养猪的武城村,他们平均每家都养到七八头猪,平均每家的收入,都在三四千文钱。

  在这个时代,一家能衬个三四千文钱,就相当于后世八十年代时候的万元户了。

  现在,武城村村民的收入,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谁不羡慕?

  现在养猪的百姓越来越多,但是等他们养起来之后,未必还有这个行情。

  并且,武城村和土桥村,在经过李愔的点拨之后,现在已经正式开始养母猪。

  目前,他们养的母猪,早已经受孕完毕,第一批小猪崽,马上就该问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