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九章:价值两千万的数学模型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而离散和连续则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物质运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最早的数学本质上是一种离散型的数学,但随着微积分的出现,对整个数学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以一种连续的观点研究数学,描述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从而形成了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连续数学。

  这也导致了离散数学的逐渐落幕。

  不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兴起,离散数学又重新找到了它自己原有的位置。

  “能行性”是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而决定了计算机本身的结构和它处理的对象都是离散型的,甚至许多连续型问题也必须在转化为离散型问题以后才能被计算机处理。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质上其实就是离散数学技术。

  一边思索,徐川一边在稿纸上写下了一行行的数学公式。

  虽然并不是很了解生物学和脑神经信号这些东西,但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基础他是知道一些的。

  有这些,就足够了。

  至于量子理论和数学,恐怕在如今这个年代没有人比他更懂了。

  以量子理论为基础,为模拟神经信号及电信号转换建立起数学模型对他来说,难度就像是大学生去做小学生的题目一样。

  至于建模,虽然他不是专业的,但别忘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中,高温等离子湍流的数学模型可是他一点一点亲手做出来的。

  而相对比高温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的复杂度,神经信号的模拟及电信号转换模型可就真的太简单了。

  书桌前,徐川捏在笔尖快速的舞动着,如同顶尖的钢琴大师一般,快速的从纸上碾过一串流畅而工整的字符。

  “孤立量子系统演化过程遵循薛定谔方程,而实际系统往往不可避免地与环境发生作用,所以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当作孤立系统处理,这倒是一个问题.....”

  伴随着一行行字符的叙写,那流畅描绘出的笔迹也偶尔陷入了停顿中。

  不过对于坐在书桌前的徐川来说,这种级别的问题很显然困扰不住他。

  脑海中的思绪流转而过,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手中的圆珠笔在稿纸上划过几道横线,将之前写下的公式撤销,重新写下了一行行的算式。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与环境弱耦合的开放系统,其状态的演化可以近似认为仅与当前状态相关,与之前的演化过程无关。”

  “而通过玻恩—马尔可夫近似,可以导出开放系统所满足的演化方程.....”

  书桌前,徐川不断的整理着脑海中的思绪,将最基础的数学原理一点一点的写在稿纸上。

  以量子理论为基础,为模拟神经信号及电信号转换建立起数学模型对他而言难度并不算很大,不过这项工作还是挺复杂的。

  他准备趁着过年有闲暇的时间,数学原理全部做好后,再交给其他人去将这个模型建立起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一个诺菲双奖得主来给一个博士解决毕业论文中的难题

  emmmm,这是不是有点太大材小用了?

  算了,随便吧。

  他就这一个妹妹,不宠着宠谁呢?

  而且虚拟现实技术要是真因此而有了重大突破,也完全是值得的。

  反正就消耗点用来娱乐的时间而已。

  至少与其将时间浪费在介绍相亲对象的那些事情上,还不如窝在楼上做点研究。

  虽然难度一般,但后者他还是感兴趣的。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