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经世名臣_新鸦片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幕已经开始笼罩着紫禁城庞大的身躯,天空中残存着一抹微弱的红光,宫殿的身影在黑蒙蒙的夜幕下犹如蹲伏的怪兽一般。远处钟楼的声音在沉静的宫殿悠扬的传荡着,像是叙述着一首久远的歌。

  刘寄端起案头的茶水呷了一口,皇帝的生活并不如他想想的轻松。拿起一本奏折,他打起精神看了起来。

  “臣深虑夫弊之日滋,害之益甚,将至于不可穷诘,忧及于国家,祸延于后世,今上革新,如旱逢甘露,臣以为务去空谈,而存经世以致用。”

  读到这里,刘寄心中一喜,总算有人赞同自己所执行的事情了。他放下了折子,在书房中徘徊起来。脑海想到,现在除了开放通商口岸因为需要和英国人交涉而暂未办理外,其它两事都在办理中。前些天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文孚的折子里奏,长城沿线守卫关卡的官兵已经撤离了。曹振镛的折子里也奏报受灾的省份已经派出了驿差,他们将通知这些地方的总督、巡抚组织灾民移居盛京等地。对于开放海禁,刘寄在奏折里看到很多反对。选拔赴西洋留学考察的人员,更是成了刘寄的恶政。

  刘寄让曹公公进来将书房中的灯火挑的亮了些,他重新又读了一遍三天前两江总督陶澎上的折子。对这上报的奏折中第一份赞扬革新的,他看的特别仔细。

  这些日子以来,刘寄对禁旅八旗和京营的官员大加拉拢。他一直在担心着出现强烈的反对声浪,在政治上出现反弹甚至反扑,现在终于看到了一些好的苗头。

  接着又翻阅了几份奏折,刘寄看到了英和新送的一份折子。这也是一份拥护革新的奏折,英和在朝廷中也算是一员元老了。他的转向必定影响更多的人靠向自己一边,比较顽固的守旧份子现在看来要数禧恩,而禧恩坚定的同盟者便要数状元出生的史致光了。

  应该说71岁的史致光是一位不错士大夫官员,在地方为官时也做了不少好事。他的反对是出于政见的不同,在他看来刘寄的做法,将会滋生更多的问题出来。特别是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不是会放进更多的鸦片来吗?

  批阅完奏折走出房外,天上已经是满天星斗了。屋外当值的董海川腰里别着一把火枪,警惕的巡视着。自杨露蝉调任新军都统后,早上陪着刘寄练武的就是达音泰和董海川了。

  这两人现在都对刘寄心服口服,特别刘寄这些天搞出这么多大动静,让两人知道了刘寄的一翻雄心壮志,他们也渴望着能因为伴在刘寄身边而青史留名。

  今天月色如同秋水一般流淌下来,为紫禁城蒙上了一层面纱。曹公公在刘寄身后小声问道:“皇上今晚要人侍寝吗?”

  刘寄点了点头,随后从盘子里抓起了一面绿头牌子。

  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肤色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