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7章 番外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表。

  很快,这两道食材经由试验方处理,进行了交换。据称试验方将两道菜分解到分子级别,再进行重组与复制,于是提供了足够双方观众品尝的菜肴。

  宋人们望着这颜色鲜艳,色泽油亮红润的一大盘,没有经验的他们并没有直接开展在辣椒里“找鸡”活动,而是直接挟了辣椒送入口中——

  “呼——”

  “哈哈——”

  直播活动现场全是呵气的声音。

  卖各种饮子的小贩发觉自己的生意突然好到供不应求,人人都红着脸,张着口,连连呼气地向小贩们伸出手,求购一杯能够清亮解辣的饮料。

  等到着最上火的一阵过去,宋人们相互看看:

  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世上竟真有如此劲爆热辣的调味?

  而此刻,现代观众们也在面面相觑: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完全不用辣椒,也能调出这样鲜辣爽口的滋味。

  他们手中托着的,是宋人烹制的姜辣鱼羹,用了大量的姜作为调味,将淡水鱼原本带有的泥土水腥味杀得干干净净,同时也吊出了鱼肉本身的鲜甜。而且辣口不辣心,是对全身上下都比较健康的一种辣味来源。

  人们饮上一口就额头出汗,浑身温暖舒畅。

  也有人小声嘀咕:“我还以为就只有那味道酸酸的宋嫂鱼羹,没想到宋人做辣味鱼羹也这么厉害啊!”

  旁人立即提醒:“别再用‘我还以为’这样的话术了……再用老眼光看待和我们直播的这些朋友,就不礼貌了哈。”

  那人赶紧点头,忙不迭地再喝一口鱼羹。

  亲自负责直播工作的明远这时恰如其时地插播了一条消息:“大宋的商队已经在海外找到了‘辣椒’这种佐料,不日便会将这种种子带回国内,加以培植。将来各位再想要邀烹制香辣提味的菜肴,就有这种新佐料可用了。”

  一时间宋人那里一片欢腾。

  而一部分注重健康与养生的现代观众则开始重新审视“姜辣”,他们发现这种辣味来源,似乎既能满足口舌对味道的刺激,又更加健康一些。

  主会场的双方观众交流过辣味饮食之后,明远将视线转向分会场——不知怎么那里竟然在交流“黑暗料理”。

  京兆府豆腐作坊的张嫂,正捏着鼻子,挟起一块颜色漆黑的豆腐块,放入口中,嚼了两嚼——不捏鼻子了,而是连连点头:“香!实在是太香了。”

  这种表面颜色发黑,闻着臭吃着香的豆腐,是后世遍布中华各地的名小吃“臭豆腐”。

  “好样的,这位嫂子!”

  “对嘛!它就是很香的,虽然闻起来有一丢丢臭……”

  对面的现代观众纷纷为张嫂的“勇于尝试”而加油鼓励,那边张嫂已经在出神地思考:“我要怎么做才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豆腐?是不是先抹上点盐,然后把它就这么放着,让它变臭了,到时再用油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